动机与人格(管理学经典《动机与人格》研读(下))

动机与人格
认知提升读书会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MTA/MBA教育中心主任骆欣庆教授组织成立,成员主要来自企业总裁,总经理,高级管理人员等。读书会以提升认知为宗旨,通过社群每周组织读书会成员共同阅读一本书,帮助大家互相促进,互相鼓励,一起读书,提升认知。2021年2月28日,认知提升读书会第六期分享会在线上开展,研读书目为《动机与人格》。
往期回顾
管理学经典《动机与人格》研读(上)
管理学经典《动机与人格》研读(中)

骆老师讲解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讲高峰体验,骆老师对这个概念比较感兴趣。什么是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指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完美体验。在高峰体验时,人会产生一种存在认知,这与一般的认知不同,这种体验仿佛与宇宙融合了,是人自我肯定的时刻,是超越自我的、忘我的、无我的状态。自我实现的人,即处于需要金字塔的顶层的人,更可能发生高峰体验。因为达到这个阶段的人有一种个人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会像大多数人受焦虑的折磨,对现实进行曲解,这使得他们能更清楚地评判他人和环境。他们可以用很高的心理能力在诸多领域,如科学、艺术甚至是社会服务行业表现优秀。自我实现的人并非完美无缺,只是他们突破了阻碍自己实现潜能的障碍。当然,如果你从来没有过高峰体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你的心理没有达到高水平。并非所有自我实现的人都会有那样的体验。
高峰体验有几个特点:
(1)协调与整合。人在高峰体验时,感觉更为整合,是一元化的,较少自我冲突与内部摩擦,较多的是自我观察与自我体验的协调。
(2)个体的最佳状态。感觉比平时更聪明、更自信、更积极主动,摆脱了恐惧和彷徨,较少苛求和预设,是自然的和充满创造力的。
(3)忘我和超越。更清楚地认识自身,同时亦在超越自身,达到一种在自我中心之上或之外的状态。从而相对地忘我。此刻已成为存在水平的人,超越日常的需要和驱力,达到自身的完满和人与世界完美的关系。这种存在水平是最高层次的愉悦,是对宇宙本体和生命的感悟。
(4)感恩与回报爱。高峰体验被偶然情境激发,出乎意料,当事人随之会产生庆幸和对宗教信仰、大自然、命运、历史及宇宙中的一切感恩。
有一个案例描述了高峰体验,美国的登月者米歇尔,在阿波罗登月仓中,从宇宙中遥望美丽的地球而获得高峰体验,刹那间他知道了“宇宙自有它的意义及方向,在那有形的造化之后有一种层次,人类的追求必须提升到全球的资源共享,世界才会是可持续的”,米歇尔重返地球后,放弃了太空生涯,投身于环境与生态的运动。
我为什么会把高峰体验单独拎出来?它对于我们企业家们的意义是什么呢?你做什么事情,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去做这个事情,忘掉与他无关的一切事情。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哪怕这个事情你不擅长,但是你要全身心的投入,当你全身心的投入的时候,就可以达到高峰期。做任何事情不要着急,你唯一的事情就是不断的提升和充实自己,才能体现到生命最美好的部分。当你长时间能进入到这种高峰期的时候,你的效率会极高,你的幸福感会爆棚。
5.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类科学的方法论
好了,接下来我们再说一下它的第5部分,讲的是人类科学的方法论。这一部分和前面又有比较大的跳跃,是在讲一个新的东西了,但内容还是和人本主义一脉相承的。
马斯洛认为,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知觉,情绪,动机,智力,认知与思维,临床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等等。他其中有一章就在专门讲这些问题。讲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批判行为主义。他认为科学不应该是分离的,科学应该是综合的。然后是科学心理学研究,提出了科学的多元性,科学与人类的价值的关系,与自然规律的关系,与社会学价值观的关系等等,最后还提出了自我实现者的爱情和创造性。
实际上这个地方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讨论:科学是方法中心还是问题中心。这就是这本书前面总结的第四个理论点,叫做问题中心论。在马斯洛以前,科学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导向,就是过分的强调技术,认为做科学必须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其实这个出发点就错了,科学的根本的目的是要解决某个问题,而不是在于你这个技术怎么样。第二,由于科学过度追求技术,马斯洛在书里面提到了一个鄙视链。认为物理中的科学含量对比生物学高,生物学的科学含量比心理学高,心理学科学含量比社会学高。所以说他认为如果你过分强调技术,就会使得不同的学科会产生一个鄙视链。第三,他认为科学中对门类的划分是有问题的。我们提到的化学、物理、数学、人文、心理等学科,那么实际上它都是人为的划分。比如我研究社会公平问题,在有些人看来不属于管理学问题,但是我解决的是社会问题,不应该受制于具体门类。
再一个书里面还提到了方法中心和科学正统问题。有人会指责说:你这个方法不标准你就不正统。如果按这个逻辑的话,马斯洛当时这本书就是不正统了,因为他不是当时的主流的研究方法。特别是自我实现那一部分,都是随笔,自我实现的分析并不是严谨的科学分析。马斯洛就批判了这个问题,他说正统组织的所谓新技术,实际上阻碍了问题的提出。本质上我们是解决的具体问题,不应该为了方法的正统而正统,将方法导向型优于问题导向型。这就引出了马斯洛的问题中心论。
问题中心论说,科学不可能是客观的。不管你做什么科学研究,一定是和你主观认识有关系的。因此你不能够用方法来界定科学,你必须用问题来界定科学,科学一定是解决具体问题。这就是问题中心论的观点。
问题中心论是马斯洛这本书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的理论,它强调是什么呢?科学的目的是解决有价值的问题,不是一套规则。问题决定方法,而方法决定问题。问题中心论最终扩大到整个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以前我们心理学都是在讲,利用这个方法我才能研究心理学,现在不管你这个方法,我就强调这个问题是什么,然后根据问题再找方法。研究方法应该是综合的灵活的,而不应该是单一的。心理学研究不应该是以客观化为目标,这是在以前行为主义中最严重的问题。因为有一种客观化趋势,容易变成自然科学。所以说马斯洛提出了这种批判。问题中心论提出心理学不应该是以客观化为目标。而且马斯洛认为大家也应该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不同的学科和科学家,大家共同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应该有门派之争。

6. 行为研究进展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已经讲完了,核心就是之前给大家介绍的4个理论。那么接下来我再超越这本书,给大家讲讲这本书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的历史地位。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它是三大心理学势力之一。这三个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现在第三股心理学势力。但是在另外一个视角,它开启了个体行为的研究。个体行为研究实际上是在后来管理学、人力资源和管理学的激励、组织结构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实际上管理学在研究三个与心理学有关的问题,一个是个体行为研究,就是对每一个个体的研究;一个是群体行为研究,一群人会怎样么,如何行动;再一个是组织行为研究,从一个组织结构的视角进行研究。所以在管理行为学领域,实际上在做个体、群体和组织研究。这是管理行为学,也叫行为管理学,他实际上是在研究这个领域。
那么其中个体行为研究的开创者就是马斯洛,以及他这本书,《动机与人格》。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个体行为研究的开端。在后来又有很多的学者的研究对这个行为研究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比如说克莱顿奥尔德夫,他提到的是把马斯洛的5层需求理论压缩成了3层,他认为人们的这种需求就是生存需求、和别人关系的需求,以及寻求自我发展的需求,就分成了这三种。再有就是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说所有人的动机都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叫满意,一个叫不满意,如果是满意就是激励因素,如果不满意就是保健因素。赫兹伯格的理论在人力资源的激励领域中有很多的应用。后来又有了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这个理论给出了个体研究的一个公式,叫做M=V*E。其中V是效价,指成果产生了多大的效益;E是期望值,就是你认为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然后两个相乘就是你所能激发出来的力量。比如我期望这件事一定能完成,同时能给我非常大的收益,那我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再一个就是波特和劳勤的综合激励模型。综合激励模型和前面有点类似,它也是效价和期望。但是它里面有个不同的地方,就是它认为它俩之间不是一个简单的这种公式关系,它们只是相关关系,没有确定的数量关系。
再后来是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讲人们为什么要有激励呢?其实就源于权利、社交和成就这三方面因素,所以这个理论叫做成就需要理论。然后最重要的就是麦格雷戈的理论:x理论和y理论。后期会推荐大家去读x理论和y理论相关的书籍,后面肯定会讲解麦格雷戈的书。因为x理论和y理论实际上是现代人力管理的核心概念。x理论讲的是人性本恶,y理论讲的是人性本善。所以人到底是应该被激励的,还是应该被奴役的?如果他要是恶的,是X理论,你应该是独裁管理。如果要是善的,是Y理论,那就应该是民主管理。最后一个是埃德加沙因的复杂因素理论。这个理论把人性变成了4个部分,一种是理性经济人,一种是社会人,一种是自我实现人,还有一种是复杂人。其中理性经济人和自我实现人对应的就是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这就是后来整个行为研究中个体行为研究的整个的脉络,主要的研究者和他们的观点基本上就是上文所述的。有了这些观点以后,基本上就可以把整个个体行为研究的脉络搞清楚了。如果这些书大家都看过的话,你基本上可以知道个体行为是怎么回事,它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有哪几种理论。当然很多的同学可能会问一个问题,说老师我为什么要知道这个东西?我作为一个普通人为什么要知道这个东西呢?其实骆老师一直在反复强调底层逻辑,就是一个东西的底层逻辑,绝对不是一个观点。很多时候你会感觉:老师这个观点很好,我学习一下就掌握了!我告诉你,如果仅仅知道观点的大致说法,其实就只是理解了皮毛。很多问题,一定是把这个观点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历程全部搞透了,才能够真正的理解一个观点。
因此我们读的很多的书都是在为将来扩展你的知识面和你的底层逻辑打基础。我们很多的同学以前从来没读过这些经典书,现在流行一种快餐文化,看抖音,短视频,现在社会上也没有几个人还在认真的读经典书。
这些书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所有的人都会引用这些书,但大家却不看这些书。实际上知道一个观点,多数都是表象,你很难把这个观点背后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了解清楚。你比方说市场中的需求理论,表面上是想要某个东西,但是,他的本质实际上是人类的动机的问题。你如果能理解到这种程度,你就会明白所谓需求就是马斯洛五层需求驱动的,所以说我们还是要知道很多东西的来龙去脉。这也就是我们经常会推荐一些经典书让大家读的一个根本原因。既然称之为经典,一定是有它的原因的。但是还是那句话,经典书都不好读,因为它牵扯当时的历史背景。你理解不了历史背景,你很难把经典书读明白。

结语

最后我说一下下周我们推荐读的书目。因为《动机与人格》这本书确实太难了,特别是第一次读心理学书的人,基本上是读到了精神分裂加人格分裂。我可以理解,我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就有这种预期,可能对大家是一个挑战,但是也要对我们的某些同学提出严肃的批评,不能因为这本书不好读就不读了。我给大家再留一周时间读,没读完的同学你继续把它读完,一定要读。你不一定每个字都读,重要的是要把它的书的结构读明白,你要明白它的分析的逻辑。
然后下一周我推荐大家读的这本书,叫做《11堂极简系统思维课》。这本书就简单多了,页数也不多,讲的也没有那么高深。但是你要是把这本书读通的话,你的思维逻辑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一种非常经典的系统思维的工具。它会告诉你什么是系统,什么是要素,还有要素和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本书的本质是系统论,非常经典的理论,本书用极简的语言把系统理论给大家讲个大概,你看完以后基本上就能对系统理论进行一个扫盲,因此我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
另外为了满足某些同学的要求,我现在不再推荐一周的书,我推荐两周的书。下下周的书目也推荐给大家,我想下下周我们读一个更经典的书,叫做《人类简史》。可能有同学之前读过了,那就读第二遍了,《人类简史》那本书读三四遍不为过。将来这绝对是一本要留存史册的好书。
书友:有几章我没读懂,就把它跳过去了。比如讲到科学理论的那一块,我就没读太懂,我就把它跳过去了。但是你刚刚说的第7章的时候,对需求的理解,包括对自我实现的理解,我觉得我还挺有感触的。但是后边几章我快速看了看就把它跳过了。我觉得这本书写的也是有点跳跃。还有我看他两版翻译是同一个人,但是第二版比第一版好一些。
骆老师:这其实也是一个人的认知过程。因为现在我们刚开始读,我们基本上看到的都是新书。如果说读个几年以后,突然蹦出来读一本老书,你读第二遍的时候,跟读第一遍的时候是完全感觉不一样的。这本书的作者可能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他开始翻译的时候,他可能就是把他直译过来了,到后来他的心理学的知识量高了,有很多的专用词,它的内涵就能理解了,翻译的就比较准确一些。
书友:骆老师其实我的问题是这样子的。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二本完整的书,前面几本书都没读完。然后我发现读了好多前面读的有些东西就忘了。你在上星期在那个群里面也说过这个问题是吧。
骆老师:这样我给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这是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给你举个例子,你比如说学英语。前三个月你听英语可能啥都听不明白,但是你坚持听,可能到了第4个月的某一天,你突然间就能听明白所有的单词了,就出现这种现象。读书也是这样,大家现在只是刚开始读,到现在才读了七八本书,现在还远远没有到临界点。你要到达那个临界点,一旦过去的话,你会感到突然间就豁然开朗了。以前很多你读过的东西突然自己就串起来了;你看某本书的时候,突然间脑子里就可以蹦到前面那个书。这靠的是长期的积累。一定要坚持读,我既然带着大家读经典,一定是有原因的,读到后来的时候会突然有一天就开悟了。我觉得大家还远没有积累到那个量,一定要坚持。如果你不坚持的话,你永远不会突破了阈值。你如果能够坚持住,再加上我们有这种学习的团队和氛围,总有一天你有可能就突破阈值,那时,你会看的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下期书目:史蒂文·舒斯特《11堂极简系统思维课》
申请加入读书会请联系:13716000700 郑老师
【原创作品,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关注公众号:高维创新往期文章精选管理学经典《动机与人格》研读(上)
管理学经典《动机与人格》研读(中)
旷世奇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研读(上)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经典研读(中)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经典研读(下)
界面文旅采访骆欣庆:科技或是未来旅游业的主流
管理学经典《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上)

动机与人格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