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这三年

  写在前面:今年农历正月十一,母亲逝世三周年。适逢疫情,无法回老家坟前磕头祭奠,工作之余写就此文。全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永别。第二部分,大家庭。第三部分,母亲经历的那些死亡事件。第四部分,母亲去世这三年。今天先发第四部分:母亲去世这三年。
  按照家乡风俗,母亲下葬后,子女在第三天圆坟后才能离开。圆坟后,我们兄弟姐妹分别回到自己家里和工作岗位。妈在,是一家人;妈不在,从此就成了亲戚。
  回到北京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在想,母亲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走了她没生病,无缘无故,我怎么就这样没妈了我怎么就成了没娘的孩子!
  报纸、电视、媒体上经常报道各类名人去世的信息,每有这类报道,我都会把逝者的寿命和母亲对比。母亲虚岁92岁去世,显然已是高寿,但每当看到更高年岁的逝者,我总是忍不住地想,母亲若是有更好的条件,更好的照顾,一定能再多添几年寿限。
  母亲晚年得到姐妹们的精心照顾,但我总觉得,母亲一直在精神上压抑着自己,她想和唯一的儿子(我)一起生活。和所有的传统老人一样,她觉得儿子那里才是自己的家,和儿子一起生活,最终死在儿子家里,才是理所当然。但她知道儿子性格懦弱,她只好委屈求全,她把委屈和希望深深埋在心底,以自己怕火葬为由安慰儿子,不去北京,不给儿子添麻烦。母亲总是这样,她能把所有的委屈和痛苦,找到很好的理由安慰别人,让别人觉得她没有痛苦,没有委屈,是她自愿。理由是那样的充分,所有的外人都会信以为真,甚至还为此笑话她。但她骗得过别人,怎能骗得了儿子因为儿子也沿袭了她的性格,许多时候也是这样去做,明明自己受了许多委屈,但还偏要去找各种理由讲证明自己没有委屈给别人看。每每想来,都觉得自己窝囊至极,明知窝囊,但还改不了,这是宿命。
  从大学毕业,母亲只有在1991年我的儿子出生后,到北京来和我一起生活过三、四个月的时间,但都是因为我的错误和蠢笨,由此留下许多遗憾。从此,只有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放假才能和她团聚几天,细算起来,每年不到10天。往前从大学毕业算起,刚好30年,30年300天,10个多月,这是一个无能的儿子与寡母熬儿的母亲最后30年的陪伴。
  独立生活后,我学会了做饭做菜,但直到母亲走,我也没能给母亲做过一次可口的饭菜,连一顿皮薄馅大的饺子都没给母亲包过。每次回家,想给母亲做顿饭,但又总是被母亲和姐妹们当做客人招待,他们不让我伸手。偶尔上手,但家里的锅灶又限止。母亲一生,连一次像样的餐厅都没去过。这都是我终生的遗憾和痛!
  1991年秋,母亲从北京回老家后,已经65岁多了,身体不是太好,一直受眩晕症的困挠,但直到85岁以前,大多数时间,她都是在老家自己独自一人生活。三姐、妹妹不放心,偶尔接她随他们居住一段时间,但母亲总觉得住闺女家不方便。在许多农村老人地意识里,闺女的家是别人的家,自的家才是家。特别是近些年来,世风日下,传统道德伦理观念丧失,农村许多家庭婆媳矛盾严重,有些甚至变相成为虐待老人。但就是这样,许多老人还是不敢住闺女家,他们怕一旦住进闺女家,儿子媳妇就乘机甩掉抚养责任,从此不让老人再进自己的家,直到去世。还有些女人,自己不养婆婆,但若婆婆在女儿女婿家生病或出些小事故,她们又会说三道四进行报怨指责。一旦老人去世,她们立即又变成最孝顺的媳妇,因为葬礼必须在儿子家办理。在大多数的中国农村,轻生重死、厚葬是传统,厚葬老人,主家一方面可以给街坊邻居显摆一下自家的经济实力和人际交往,同时还可以借机收些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的礼金,但我以为更重要的还是给自己的后代做做样子。如今的农村,反倒是一些只有女儿没有儿子老人,晚年会理所当然地长住哪一个女儿家,但一旦病危或去世,也会被送往自己家,让同族本家、邻居帮忙协助安葬。
  母亲在能生活自理情况下,不愿长住闺女家。85岁后,生活不能自理,住闺女家,她很无奈。
  母亲有我和哥哥两个儿子。前文介绍过,哥哥和我同父异母,并不是母亲亲生。哥哥1944年出生,有眼疾,诸多因素导致终生未娶,后来过继大姐的三子(即侄子)。母亲只比哥哥大18岁,母亲进入高龄,哥哥也进入老年。本是外甥的侄子,也是当年大姐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才同意过继给哥哥抚养的。但前文介绍,以哥哥的性格怎能教育好孩子。侄子小时很淘,不好好上学,其实也是因为家里太穷,上不起。侄子成长过程中,青春期的性格格外叛逆,少年和青年时期有很一段时间在外流浪打工。三个可怜的人本应同病相怜,同呼吸,共命运,但曾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把生活过得异常纠结和柠巴。母亲天生善良,对弱者无低线同情,有时对事情不分对错,只同情弱者。侄子小时,他同情侄子。侄子长大成人,哥哥进入老年,她又同情哥哥。她会把一些家庭琐事的是非分得清清楚楚,但处理时,确总是倾向弱者。
  85岁那年(2012年)春天,母亲中年(大概1975年前后)时就做过手术的青光眼眼睛又起了白内障。眼底基础不好,也经不住医生的吹嘘,权衡再三,我们给她做手术,但手术失败,母亲虽未完全失明,视力却变得更加糢糊不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从此住进了妹妹家。妹妹妹夫两人脾气好,又有耐心,对老人照顾得非常认真周到。妹妹家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都到了结婚的年龄。那时我就时常发愁,外甥结婚后,很快会生育孩子,妹妹照看孙辈,母亲就咋办和姐妹们一起发愁,但姐妹们都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自有办法。也许是天意安排,大外甥和女朋友好事多磨,一直拖到我母亲去世后才结婚生子。倒是小外甥在2016年春天先于他的哥哥结婚。母亲去世时,小外甥媳妇已经怀孕。妹妹即将有新任务要忙。但春节刚过,母亲就远走了。姐妹们都说,妈可能是觉得以后没人照顾她了,怕给大家添麻烦,就自己主动走了。我觉得很有道理,母亲一辈子都是怕给别人添麻烦,这符合她的性格。有一种神秘的东西,我们凡夫俗子无法解释。母亲去世后,妹妹家的大外甥结婚,小外甥生子。妹妹真的忙得无暇照顾他人了。
  是的,母亲真的走了。是我们看着她咽下最后一口气,是我和姐妹们给她穿上寿衣,抱进棺材,是我们亲自掘下第一锨土,将她老人家埋葬!我们真的没妈了。
  有人说,亲人故去后,人是需要哭泣和倾诉的。可是大都市的茫茫人海,与我无缘无故,我会找谁倾诉谁又会听我倾诉,理解我的倾诉按民间风俗,老人去世后逢七要到坟上烧纸。每次逢七,我都要给在老家的姐妹打电话问一下情况,但每次电话尚未接通,便泪已先流。电话那头的姐妹亦是如此,特别是三姐,我不在老家,母亲走后,她说好像没了娘家。
  在北京工作,无数次上下班的途中,我开着车,会无缘无故的突然之间泪流满面,甚至痛哭失声,不能自已。
  2017年8月底到延安出差,回程时天气突变,大雨滂沱,气温直下。我们辗转西安返京,飞机上又冷又饿的我突然想到小时候,每遇这种情况,妈妈就会给我们煮一碗红糖姜水汤,不争气的眼泪再一次喷流而出,引得周边人好奇。
  没妈了,再没人关心你几时是饥,几时是饿,几时是冷,几时是暖。没妈了,再也没人从你脸上的细微变化看出你心情的是阴是晴是圆是缺。
  过去,每晚新闻联播看天气预报,一定要看到郑州以后再换台,时刻关注着家乡天气的阴晴和月圆月缺。酷热天,我担心母亲受热,寒冷天,我害怕母亲受凉。刮风下雨了,我会担心母亲会不会刚好出门在外,会不会遭受风吹雨淋,会不会路滑摔跤
  过去,同学朋友相聚,或子侄晚辈来看望我时,会带一些各地特产或营养品,都是想着什么时候回老家孝敬母亲。如今,没妈了,这些食品只能自己含泪咽下。
  节假日放假,过去总是担心回老家的火车票好不好买,开车要走的路上堵不堵车,纠结是先回岳父母家还是先回自己的家。母亲走了,所有的节假日都变得无所适从,不再紧张,不再烦恼,不再纠结。
  母亲走了,无论我有怎样的成绩,也没有人为我感到骄傲,也没人为我感到自豪了。过去回家,母亲时常会问我工作的情况,挣的工资够不够花,买房后在北京生活有没有压力。各个时期,不论我工资多少,尽管与别人有差距,但她都为我高兴,为我自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参加工作时拿58元,她为我自豪。90年代拿几百元,她也为我自豪。本世纪10年代拿几千元,她也为我自豪。可是今天,我收入已过万,但再也没人为我点赞,为我自豪了。再高的收入,再高的职位,都没人认可,无人引以为荣。金钱、职务、地位、荣誉又有何用呢
  母亲去世后,我真正解理了《心经》所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是的,过去,我时常莫名担心,莫名害怕。有时甚至会胡思乱想,害怕会遭遇天灾人祸,在母亲去世前自己会突然死掉。因为母亲一生坎坷,我若死掉,老年丧子,那岂不是在她的心头又割了一刀母亲走了,我再也不用怕这怕那了,感觉就是死,也很坦然,无所谓了。
  母亲在,人生尚有来处。妈妈走了,我的人生只剩归途。
作者信箱:383245087@qq.com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