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足迹】 老 兵 故 事

老 兵 故 事
作者 白志珍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听到电影《上甘岭》这首主题歌,不由得让人心潮澎湃,泪光盈盈。寻找老兵足迹,聆听励志故事,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感动和启发。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名利,默默无闻,把自己的青春岁月甚至一生都献给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92周年前夕,我走进了老兵父亲(作者从小继过给二爹)的故事,从他的诸多事迹中让我们感怀新中国建立之不易,建设之艰辛,同时也深深地被他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所感染。伟大的使命与担当,触动着我用心来记录一个退役老兵的过去和现在,以激励我们努力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的父亲名叫白继光,是一位退役老兵,1933年1月出生于山西身岢岚县三井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兄弟中排行老二,今年86岁。他虽然没有张福清同志显赫的战功,但也有和张富清一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怀,在近乎平凡的一生中兑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庄重承诺:在部队,他舍身保家卫国;到地方,他全心全意投入经济建设。他用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崇高思想书写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1938年,日军占领岢岚县城,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父亲长及十三四时,经常给村里稍微富足点的人家放牛、砍柴、挑水,干些零活以糊口。1949年2月,父亲刚满十六岁,恰逢解放区招兵,为了寻求活路,他决心跟着共产党,毅然报名参军,加入了革命队伍,随大部队南下,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各种战斗。刚刚入伍的他被部队分派到西北第四野战医院当护士、通讯员、战士,清剿一切反动派的残余势力,为新中国的胜利解放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年,我们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父亲所在的西北野战军第五十一师工程部队107团在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抗美援朝,赴汤蹈火,在所不辞。1953年3月父亲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为了响应党的号召,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重要指示,父亲所在的工程兵部队紧接着帮助朝鲜人民进行了战后家园的重建工作,经过5年多的努力奋斗,直到1958年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
抗美援朝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在那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里,作为一名工程兵,那就是先锋将士、排头兵。战争是残酷无情的,修工事、挖战壕、筑掩体、架桥梁、设浮桥、伐木头、搬石块、建宿营地等都是工程兵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在枪林弹雨中,父亲和战友们必须为冲锋陷阵的勇士们保证陆路、水路能够通行,他们冒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往直前。有时战斗在紧张激烈的进行中,桥梁被敌军炸毁,工程兵根本来不及整修与搭建,一声令下,将士们就会即刻跳入江河湖海里搭建人体桥梁或桥墩,让勇猛的作战部队踩着头顶手托的木板飞奔而过,抢夺战略要地,打退敌人的进攻,争取最后的胜利!
在一次战事前夕,父亲所在的工程团的另一个连队的战友们正在修建工事,没想到被美军的侦察机发现,一阵狂轰乱炸,工事炸塌了,许多战友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提及往事,老人家总是泪眼汪汪。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 B—29和F—94型战斗机对朝鲜领土共进行了一千多次的疯狂轰炸,尤其对郭山大桥和青川大桥的投弹更为猛烈,因为那是两条我志愿军作战将士们的生命补给线。每一次战役都非常的惨烈,“不敢回想”这四个字重如千斤啊!那份伤感,只有经历过战场上生死考验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其中的无奈与痛楚。“能活下来的人是幸福的,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这也是父亲最朴实的语言,最真实的心声! 1950年的冬天,赴朝参战不久,连队领导派父亲带领一个排的战士与其他连队的战友配合前去接应后批入朝的志愿军战士,突然,美国的16架战斗机对通往朝鲜的鸭绿江大桥进行了猛烈的轰炸,企图阻止我赴朝参战的将士们。为了保存部队实力,躲避炮弹的袭击,父亲指挥并掩护战友们安全撤离到大桥下,寒冷的江面冰凌漂浮,刺骨的江水快要淹没了战友们的整个身体,他们一个个抱着石块或冰块,同呼吸,共命运,分散在桥墩附近的江面上。这次美军的突袭大桥,战友们无一伤亡。紧接着他和战友们在部队领导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投入了十分艰巨的大桥修建任务,父亲机智灵活的突出表现得到了部队司令部的高度嘉奖! 1951年深秋,父亲和战友们在山上站岗放哨,突然发现山下有一只“大白狗”正在慢慢的向一口水井靠近,还不时的立起前腿四处张望,形迹十分可疑,他迅速地拉上了枪栓正准备射击,可能是那只“大白狗”听到了动静,立起身体急速的钻进了附近的苞米地里。父亲立刻向指挥所报告,得到指令,战士们立即展开了拉网式追捕,很快活捉了“大白狗”。经过审问,果不其然是一名伪装的敌特分子,正有预谋的要向水井里投毒粉。多危险的事情啊,这确实让人心有余悸。是啊,在那战争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对于整个部队的命运来说,是他和执行任务的战友们保全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有生力量!是他们以斗智斗勇的无畏精神,保护了朝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1958年10月,抗美援朝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父亲和战友们凯旋归来,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那是一件十分荣耀和令人激动的国事!一帧帧不褪色的黑白留影,时至今日还能够清楚的看到他和战友们年轻时坚毅自信、豪情万丈的青春模样!在部队,父亲曾荣获三等功两次、各种奖励数十次,参加过积极分子奖励大会两次,被评为部队先进工作者一次。一个军绿色的木箱子跟随了父亲整整70年,里面收藏着几套旧军装和一些旧物件。看到眼前的一切,我们仿佛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回国后不久,父亲所在的工程兵成立了独立工程团,参加了西北戈壁滩国家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以及“七九一基地”的建设。周总理对我们国家刚刚开始建设的导弹事业十分重视,为了摘掉祖国平穷落后的帽子,为了国防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父亲和战友们前赴后继,甘洒热血。那个年代,我们国家各个方面都还很落后,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条件十分艰苦,住的是地窝子,吃的是野菜和窝窝头。冬天遇到大雪封路,外运物质根本接济不上,饿肚子是经常的事,常常将融化了的雪水用来做饭和解渴。但父亲和战友们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坚韧不拔、迎难而上,昼夜奋战,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历时近两年,顺利完成了伟大而光荣的基地建设任务!父亲于1958年、1959年连续两年荣获了个人三等功!1960年9月,当听到我们国家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成功的消息时,老人家高兴的简直不得了啊!听着老人家曾经动情的讲述那些过往,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对革命军人的崇高敬意!他们为新中国的发展与壮大谱写了壮丽的凯歌!他的眼神里至今仍然不减当年的刚烈与豪迈! 1967年至1969年年,父亲作为军代表被部队上级领导安排到军工企业千山电子仪器厂(原三号信箱单位),主抓研发飞机黑匣子生产和飞机高技术维修人才的培养。作为单位的军管会主任,保单位平安、抓生产、抓政治任务的学习是头等大事。父亲以厂为家,克己奉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职工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和单位职工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为祖国航空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不辞辛劳,勇挑重担!父亲曾说:“每当看到有飞机从蓝天上飞过,别提心里有多高兴啦!” 1970年父亲正式被陕西省军区党委分派到汉中汽车大修厂工作,任军管会主任、党委书记。当时,我们国家的汽车修理行业正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通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车辆进行精心的维护与维修,更好的为国家节约资金,降底成本,为西北三省乃至全国的交通运输业保驾护航。工作中,他平易近人,从不以领导自居。他善于团结同志,关心职工的疾苦,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汽车修理技术水平在西北五省享有极高的盛誉。职工个个干劲十足,工厂效益蒸蒸日上,省级劳模不断的涌现,企业年年被省市级交通主管部门评为优秀企业、文明单位、行业标兵等。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汽修厂同样也紧跟时代的步伐,提升发展理念,扩大生产规模。在对车辆维修的基础上对主业进行了转型升级。1983年开始试制客车,1984年正式上线,投入生产,成立了客车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一系列发展新模式,组建了优秀的售后服务技术团队,服务于广大客户的需求。经常开展文化课的学习,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和比赛。从此,汉中客车很快地进入了市场销售领域,在西北三省及全国的一些地方,汉中客车随处可见,汉中客车厂也成为了全国的知名企业。他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热情,用军人强硬的政治态度和工作作风,用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汉中地区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壮大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七、八十年代,职工住房比较紧张,父亲能够想职工所想,忧职工所忧。他带领的领导班子在完成好工厂各项生产任务以及政治任务的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改善职工住房问题。他从不以官自居,绝不会以权谋私!根据职工家庭人口的多少,酌情分派,让每一位职工都能够安居乐业。他为官一方,平易近人,两袖清风,清廉为政。几年以后,大多数的职工陆陆续续住进了新楼房,他和孩子还在低矮潮湿的土坯房里居住。父亲是个不计名利的人,他一直关心职工和群众的生活,经常接济家里困难的职工,深深的被大家所爱戴。“公生明、廉生威”的工作作风很好的在他身上得到了印证。在单位上了年纪的老职工心里,一提到我的父亲,大伙儿都会竖起大拇指说:“那可是个大好人,一个清政廉洁的好领导啊!” 1985年,父亲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任厂顾问,他一直关心企业的发展,为改革创新建言献策。1993年8月,父亲光荣离休至今,有许多老同事、老职工三五相约前去家里看望他,还有一些职工是亲自向他还70年代或80年代所借的钱款。每逢遇到这样的事儿,父亲总是动情的说:“那些事儿都是我应该做的,也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以后就不要再提了啊!只要你们的日子过的好好的,我就高兴了。当领导的就应该替老百姓着想,党员更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能够帮助大家,我感到很高兴!人生的意义有很多,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多为人民做好事!” 父亲生活一向简朴,个人物品很少。在那个军绿色的箱子里,有一个帆布双层文件包父亲却视若珍宝,也从来没有让我们看到过。最近这两年,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小脑开始有萎缩的迹象,记忆力也有所减退,有些事情我们才逐渐的了解。慎重的打开文件包,里面收藏了许多的证件和相片,有父亲荣获的军功章、受奖证书、各个时期的毛主席纪念章,以及他与战友和同事们的工作照,有抗美援朝时期的、有戈壁滩修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还有转业到地方参加工业学大庆的、参加汉中地区当代会的等等。这些物品既记载着父亲的人生经历,也记载着共和国成长的足迹。那一枚枚黄丝缎里的“八一”勋章、毛主席像章,哪一枚不是对生命和价值的诠释?哪一样不是生命的荣光?哪一枚光照千秋的军功章里蕴含的不是一件件动人心魄的先进事迹和感人的故事?那是血染的风采!是军魂的闪耀!那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辉煌!为了听从党的召唤、组织的安排,父亲在离开部队时都没有来得及办理转业手续就迅速的奔赴了新的工作岗位,时至今日,他手里竟然没有自己的部队“转业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父亲经常教育我们:“你们年轻人要好好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好好的做人、做事,要认真的学好专业知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责任心、有担当,这样才好!”这些温暖而又鼓舞人心的话语,几十年了,一直陪伴着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着他共产党人的思想情怀,是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们的一生一世。如今看着老人家伤痕累累的身体、步履维艰的样子,让人不由得泪眼朦胧,感慨无限!父亲不仅是国家的功臣,也是岢岚人民的骄傲! 父亲虽然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的经历,就像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支歌,悲壮而又激越;他的形象,就像是一座高高挺拔的山峰,刚劲而又内敛;他的思想,更像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往事如烟,时光荏苒,转眼之间,新中国走过70年风风雨雨,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七十年的光荣之旅,他和祖国一同走过;七十年的辛劳付出,祖国不会忘记! 难忘的艰苦岁月感人肺腑,老兵的励志故事回荡在天宇穹苍! 今天,我把建立新中国记忆的碎玉虔诚的拾起,把建设、发展新中国的功臣伟人时刻铭记。研究历史,就能够看到一个民族的希望;读懂岁月,就可以听到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在烈火中激昂!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人来守望历史的星空,岁月的年龄沉淀了斑驳陆离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革命人士见证了祖国的发展与壮大,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前赴后继,砥砺前行!

文:白志珍于 2019年7月30日
编辑:齐迎春 邮箱:1226367948@qq.com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